返回列表
2022
09月
獲全國表彰!王文銀委員的這件提案為何如此“優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20日下午在京會見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優秀提案和先進承辦單位獲獎代表并講話。

9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北京會見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優秀提案和先進承辦單位獲獎代表并講話。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慶黎、李斌、邵鴻參加會見。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優秀提案和先進承辦單位表彰會20日下午在京召開,248件優秀提案和46個先進承辦單位獲得表彰。

當天(9月20日)下午,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優秀提案和先進承辦單位表彰會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張慶黎出席并講話,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斌主持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邵鴻出席會議。
會上宣讀《政協全國委員會關于表彰優秀提案和先進承辦單位的決定》,并向獲獎代表頒獎。優秀提案和先進承辦單位獲獎代表分別發言。

此次表彰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正威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文銀獲頒優秀提案獎。
究竟是哪件提案如此“優秀”?王文銀委員最新揭秘——
2022年3月,王文銀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大力發展國際文化交流、促進“一帶一路”國家民心相通的提案》,提案中,王文銀委員結合自己的履職實踐,為我國開展高質量、高水平的國際文化交流建言獻策。
回顧十三屆全國政協履職的五年,王文銀委員共向大會提交了27件政協提案,每一個提案背后,都有一個“為社會發聲、為行業發聲”的鮮活履職故事。他持續關注縣域經濟,提出過百企進百村參與脫貧攻堅的建議,并捐贈數億資金用實際行動大力支持鄉村振興;他為民營企業發展鼓與呼,聚焦半導體產業、供給側改革,建議降本增效,呼吁關注疫情下企業的生存困境;他還重視社會關切,關注大數據管理、校園文明,將“老百姓的事”寫進了提案。
今年是十三屆全國政協的收官之年,此次優秀提案和先進承辦單位評選及表彰會是本屆政協工作的一項重頭戲。據統計,從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到五次會議共收到提案28918件,僅248件獲得優秀提案獎,占比0.86%,其中今年收到提案5979件,僅35份獲得優秀提案獎,占比0.59%。王文銀委員提交的提案能從成千上萬份提案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這既代表了全國政協對王文銀委員過去五年履職盡責、建言資政的高度認可,也是王文銀委員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的生動詮釋。
王文銀委員表示,作為政協委員,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履職為民。新的征程上,將繼續永葆初心、產業報國,帶領正威深耕實業、砥礪奮進,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用實際行動踐行“振興民族精神 實現產業報國”的企業使命,以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人民的向往貢獻政協委員的智慧和力量、貢獻正威的智慧和力量!
附件:受表彰提案《關于大力發展國際文化交流 促進“一帶一路”國家民心相通的提案》
案號:03929
案題:關于大力發展國際文化交流 促進“一帶一路”國家民心相通的提案
提案者:王文銀
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和改進國際文化傳播工作發表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提出“文化就像一個綿延不斷的河流,源頭來自遠古,又由許多支流、干流匯合而成。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來工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文化交流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努力方向。國際文化交流作為公共外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靈活多樣、潤物無聲的獨特優勢。大力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有利于積極宣傳我國和平發展的理念和成就,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實現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文化交流互鑒,推動與世界各國關系的全面發展。
然而,當前還存在一些制約國際文化交流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尚未建立科學的、可持續的文化交流機制??傮w上比較零散隨意,缺少更多機制化、常態化的文化交流平臺,多是自發組織、各自為戰,缺少有影響力號召力和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二是文化交流方式單一。目前,一些文化交流活動內容陳舊、手段落后,有的限于景點觀光、文藝匯演,缺乏思想深度,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通民眾的吸引力不足,無法形成文化交流互幫、互助、互鑒的良性運行機制,難以引起文化共鳴。
建議:
一是搭建文化交流平臺,推動“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機制化常態化。國家設置專門機構負責,建設文化交流基地,依托“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民族風情、文化特點、重要節日開展文化展覽活動。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設立中華文化中心,打造文化發展論壇、文化產業博覽會、創意文化產業展等綜合文化交流平臺,全方位推進中華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傳播和影響。
二是培育文化交流品牌,提升“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活動的感召力影響力。文化和旅游部專門組織,針對“一帶一路”國家民眾的欣賞習慣和文化需求,培育一批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如“一帶一路”文化之旅、“一帶一路”特色文化展覽等文化交流互鑒活動,整體謀劃、精心設計、持續開展,讓“一帶一路”國家民眾更深層次地接觸和了解中華文化。
三是創新文化交流機制,增強“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內生動力。深化“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要在政府的政策推動下,走民間化、市場化道路,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民間文化團體、社團組織等,以市場運作為主要形式,以經濟發展為主要手段,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市場,加快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產業對接。國家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建立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文化交流機制,有計劃地組織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地方優秀劇目、地方特色文化產業出國交流展演,舉辦“一帶一路”藝術節、電影節、音樂節等活動。
四是增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適應當代青少年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積極開展“一帶一路”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如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特色節日,采用藝術、時尚等形式開展活動,引導青少年在喜聞樂見中增加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多開展“一帶一路”聯誼活動,使青少年在手拉手、面對面交流中情相融、心相通。國家外交部、教育部進一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為深化文化交流提供人才支撐。